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若不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1.肝功能损害程度
PBC会导致胆汁淤积,影响胆红素的排泄,进而损害肝功能。当胆红素水平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白蛋白降低时,提示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
2.并发症的发生
PBC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硬化相关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胆管炎急性发作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3.治疗反应
PBC的治疗主要包括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和肝移植手术。对治疗有良好反应的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生存期延长;而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病情可能会进展迅速。
因此,对于PBC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控制病情,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定期复查肝功能、自身抗体等指标,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PBC好发于中年女性,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中年以上女性,尤其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胆管手术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自身抗体检查,以早期发现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