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一种在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牙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菌,它们以食物中的糖分为底物,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长期作用于牙齿,会使牙釉质中的矿物质逐渐溶解,导致牙釉质脱矿。
初期,牙齿表面可能只是出现白垩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牙釉质进一步破坏,形成肉眼可见的龋洞。如果龋病继续向深部发展,会累及牙本质,由于牙本质中含有神经末梢,患者此时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出现酸痛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变会继续深入到达牙髓,引发牙髓炎,产生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牙髓炎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根尖周炎,引起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
龋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口腔卫生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及时刷牙、漱口,会导致食物残渣在牙面堆积,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环境。饮食结构也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过多摄入含糖量高、黏稠性强的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会增加细菌产酸的机会,从而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此外,牙齿的形态和结构也与龋齿的发生有关,如窝沟深而窄的牙齿,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清洁难度大,更易发生龋齿。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对牙齿的结构和功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饮食等措施来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现龋齿,应及时就医治疗,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