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即腹泻,发烧即发热,宝宝又腹泻又呕吐还伴有发热可能与食物过敏、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原因有关,需针对病因进行详细处理,分析如下:
1、食物过敏
宝宝对进食的食物过敏时,会因为身体形成免疫应答,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皮疹等症状。
此时需要找寻过敏原,同时保证宝宝在生活中尽量避免吃该食物,进而减少症状的产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维生素B6注射液片、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能够起到止泻、止吐、退热的作用。病情较严重时,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过敏反应。
2、胃肠型感冒
出现胃肠型感冒时,因为外界病毒入侵刺激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身体乏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保证宝宝睡眠充足,同时保持生活环境温湿度适宜,对促进身体恢复有好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可以起到止泻、止吐的作用。如果宝宝发热在38.5℃以上,需要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小儿退热合剂等药物,能够达到解热作用。胃肠型感冒存在免疫缺陷的宝宝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颗粒等药物起到抗病毒作用,以缩短病程。
3、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时,由于炎症刺激造成胃肠道蠕动紊乱,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在病情严重时,因为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现象。
通过多饮水,多休息,保证营养摄入充足,有助于促进身体机能修复。若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阿奇霉素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起到抗感染作用,促进不适症状恢复。
4、细菌性痢疾
若宝宝患有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引起肠道痉挛,会使宝宝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志贺杆菌不断繁殖会释放大量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起发热。
家长需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其次,要多饮水,以免发生脱水。要严格遵照医生嘱咐给宝宝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颗粒、头孢呋辛酯颗粒、罗红霉素颗粒等药物抑制志贺杆菌繁殖,促进病情恢复。
5、食物中毒
若宝宝食用携带病原体的食物,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病原体在胃肠道内会释放大量的毒素,引起胃肠功能异常,使胃肠道蠕动速度加快,易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其次,毒素会引起炎症反应出现,释放炎性因子,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宝宝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家长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等药物治疗,可防止因腹泻、呕吐严重引起脱水,发生电解质紊乱。其次,可以给宝宝使用退烧贴,或者使用冷毛巾冷敷额头,促进体温下降。
宝宝在生活中应多休息,避免到人群多的场所,以免发生交叉感染。若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尽快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儿科进行处理,控制病情发展,以获得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