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发生可能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囊肿、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等疾病有关,不同疾病的治疗方式不同,相关分析如下所示:
1.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发生后,肾盂和肾实质部位遭受炎症性改变,导致肾脏功能下降,促使肾小球基底膜受到免疫性损伤,使局部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丢失并进入尿液,从而出现蛋白尿。
肾盂肾炎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呋辛酯片、头孢氨苄胶囊、头孢克肟颗粒、氧氟沙星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使细菌的活性下降,起到治疗目的。
2.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患病后肾小球部位细菌不断繁殖,侵犯肾小球功能,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损,使蛋白质漏入尿液中,引发蛋白尿。
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注射液、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托拉塞米片等药物排水利尿,促使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减轻肾脏负担,改善浮肿、尿少等不适症状。
3.肾囊肿
若患者患有肾囊肿后未及时治疗,囊肿持续增大,压迫肾脏部位,侵犯肾实质,使肾小管阻塞,影响蛋白质重吸收,导致蛋白质从肾小管排出,发生蛋白尿的现象。
患者可通过开放式肾囊肿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等方式去除肾囊肿,改善肾脏部位压迫现象,恢复肾脏正常代谢功能,有助于减轻蛋白尿的情况。
4.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发生后,血糖代谢紊乱,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肾小球滤过膜功能改变,影响肾脏过滤功能,使蛋白质过滤不充分进入尿液,从而出现蛋白尿。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服用格列吡嗪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再利用与摄取,降低体内的血糖浓度,以减轻肾脏损伤。
5.肾衰竭
肾衰竭会使肾脏功能明显受损,导致肾脏滤过膜屏障受损,使较多蛋白质无法吸收利用,进入尿液伴随尿液排出,发生蛋白尿的现象。
患者可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等方式代替肾脏功能,通过弥散、吸附、超滤、对流等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物,维持身体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促使身体正常运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可适当锻炼身体,通过散步、踢足球、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等方式促使身体代谢加快,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发生炎症性疾病的概率。若蛋白尿的情况长时间未得到改善,需要及时就诊泌尿外科,通过B超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方式明确具体病因,以便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