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药物可分为免疫增强药,如盐酸左旋咪唑、异丙肌苷、干扰素、胸腺肽等,以及免疫抑制剂,如可的松、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具体如下:
一、免疫增强药
1、盐酸左旋咪唑盐酸左旋咪唑可调节免疫功能,强化巨噬细胞的吞噬、趋化作用,常用于治疗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自身免疫性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比如反复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等引起的疣类皮肤病的免疫治疗。
2、异丙肌苷异丙肌苷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治疗剂辅助治疗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病变,部分胃癌、食管癌以及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要使用此药增强免疫功能。
3、干扰素干扰素通常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等恶性疾病;并且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用增强治疗效果;还可以作为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剂使用。
4、胸腺肽胸腺肽有增强身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可以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继发性T细胞缺陷等引起的疾病,如带状疱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二、免疫抑制剂
1、可的松可的松可以用于治疗因为免疫应答反应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也使用可的松也可缓解。
2、硫唑嘌呤硫唑嘌呤属于免疫抑制类药物,对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可以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等疾病。
3、他克莫司他克莫司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特性,通常用于预防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后出现的排斥反应。部分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其他类型的免疫抑制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他克莫司治疗。
靶向药物有伊马替尼、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等,具体如下:
1、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是具有较强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起到治疗作用。
2、吉非替尼吉非替尼是一种合成的苯胺喹唑啉化合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分化达到抗肿瘤目的。
3、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其他血管生长因子的活性,遏制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并且可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