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是指中医理论中的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1.胆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胆汁是肝的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2.胃
胃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接受由口摄入的饮食,并将其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再下传于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
3.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经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小肠接受胃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并进行进一步消化,使之分解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同时将精微物质吸收,糟粕下传大肠。
4.大肠
大肠位于腹中,包括结肠和直肠,其上口于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肛门。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5.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连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膀胱内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6.三焦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位。其中上焦一般是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肚脐的上腹部,包括脾与胃;下焦一般是指肚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部位。上焦有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中焦有脾胃腐熟水谷、消化饮食物时的作用,下焦有促进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生成和排泄二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