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主要有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等分类,其常见表现包含饮食减少、腹胀、浮肿、内脏下垂等不适症状。且不同的脾虚证型,各自表现具有特点。
1.脾气虚证
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尤其进食后腹胀更为明显,还有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倦怠等情况。常用的治疗方剂有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其中,六君子汤的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2.脾虚气陷证
可见眩晕、久泄、脘腹重坠且进食后会更显著,小便如米泔、肛门重坠、内脏下垂、脱肛或便意频数、子宫下垂等现象。常用补中益气汤等进行治疗,不过要注意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3.脾阳虚证
表现为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纳少、腹胀、大便清稀、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肢体浮肿、白带清稀量多等。比较常用的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4.脾不统血证
会有呕血、尿血、肌衄、鼻衄、便血、齿衄等各类出血症状;妇女则会表现为月经过多、崩漏等。常用归脾汤进行治疗。
脾虚有多种证型及相应表现,治疗方剂也各有不同,使用时必须遵循中医指导,避免自行乱用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