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1、补气升阳
黄芪能补脾气、升阳气,可用于治疗脾气虚证,如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对于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常与升麻、柴胡等配合应用,以增强升阳举陷之力。
2、固表止汗
黄芪能益气固表止汗,对于表虚自汗者尤为适宜。可单用煎服,或与防风、白术等配伍,如玉屏风散,可有效预防感冒。
3、利水消肿
可用于治疗脾虚水湿运化失常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常与茯苓、白术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4、生津养血
能补肺气而养肺阴,可用于肺气阴两虚所致的咳嗽气喘、自汗盗汗等。同时具有一定的养血作用,可用于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
对于气虚血滞所致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有一定疗效,常与活血化瘀药同用。
6、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可用于疮疡久不愈合者,能促进疮口愈合,常与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配伍。
食用方法如下:
1、泡水
将适量黄芪片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可反复冲泡饮用。
2、炖汤
在炖鸡、排骨等汤品时加入适量黄芪,增加滋补功效。
3、煮粥
与大米等一起煮粥食用。
需要注意,黄芪虽有诸多功效,但并非人人适用。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在使用黄芪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食用时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引起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