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熬煮时间需根据药材的种类、用途以及煎煮方式来确定。普通药材一般煎40~50分钟,含先煎药材则先煎20~3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20~30分钟,含后下药材则在关火前加入后下药物。特殊药材如解表类、根茎类和贝壳矿石类则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煎煮时间。同时,煎煮容器和方式也会影响煎煮时间。
1.普通煎煮药材
先用冷水浸泡药材30~6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用大火将药材熬开,沸腾后改用小火保持微微沸腾状态,减慢水面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小火后开始计时,一般煎40~50分钟。
2.含先煎的药材
先将需要先煎的药材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将先煎的药物先行煮沸20~30分钟。再将其他浸泡后的药物放入砂锅中,水开以后通常再煎20~30分钟即可。
3.含后下的药材
同样先用冷水浸泡药材30~60分钟。将药材放在锅里,用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小火。在关火之前加入后下的药物,待后下的药物气味散发以后即可。
4.特殊药材的煎煮时间
解表类药物如金银花、桑叶、薄荷等,多为花草类或叶类,煮的时间较短,一般头煎是10-20分钟,二煎是10-15分钟。
根茎类中药如白附子、桂枝、三七等,需要适当延长熬煮时间,一般是煮沸后继续熬煮30分钟左右。
贝壳类或矿石类中药材如牡蛎、珍珠母、生石膏等,由于质地坚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充分溶解其中的有效成分,一般是1~2个小时。
5.容器和煎煮方式的影响
砂锅或瓦罐等陶制品传热慢,受热均匀,所需时间相对较长。铜质或不锈钢制的容器传热速度较快,所需时间较短。
患者服用中药时,应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不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