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厚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一般而言,在增殖期,即月经周期的第5至14天,内膜厚度通常为3至5毫米;在分泌期,即月经周期的第15至28天,内膜厚度可达到8至14毫米;而在月经期,内膜会脱落,厚度较薄。
增殖期时,随着卵巢内卵泡的生长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子宫内膜开始修复和增生,逐渐增厚,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准备。如果此时期内膜过薄,可能提示雌激素分泌不足或存在其他影响内膜生长的因素。
分泌期,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厚且变得松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此时内膜厚度若未达到正常范围,可能影响受孕或提示内分泌等方面存在异常。
月经期,由于黄体萎缩,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发生坏死、剥脱,表现为月经来潮,内膜厚度相应变薄。如果内膜不能正常脱落或存在不规则脱落等情况,可能导致月经失调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内膜厚度的评估需要结合月经周期的具体阶段来综合判断,而且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对内膜厚度存在疑虑或伴有月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如超声检查、性激素测定等,以便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对于维持内膜的正常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