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开空调特别怕冷可能与阳虚体质、气血不足、外感风寒、体内湿气重、气血循环不畅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的原因,并遵医嘱采取不同的调理措施来改善症状。
1.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阳气是身体的热能来源,具有温煦身体、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相对较弱,对寒冷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空调环境下容易感到怕冷。除了怕冷外,还可能伴有手脚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等症状。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温补肾阳的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等,以增强体内阳气。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的具体用药需要遵医嘱。五子衍宗丸可口服给药,大蜜丸一次9g(1丸),一日2次;水蜜丸一次6g(1袋),一日2次。除了药物治疗,可以选择肾俞、命门、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通经络,补充阳气。根据病情轻重一个星期可艾灸2~5次,每次10-15分钟。另外,日常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每周进行2-3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升阳气。
2.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是指体内气和血都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温暖,导致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还可能伴有头晕耳鸣、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患者应在中医指导下使用补气血的中成药,如八珍颗粒、气血双补丸、人参归脾丸等,以滋养气血。八珍颗粒需要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气血双补丸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人参归脾丸口服给药,如果为大蜜丸,一次9g(1丸),一日2次;如果为水蜜丸一次6g(40丸),一日2次。饮食上可以多摄入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瘦肉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另外,建议每天晚上10-11点入睡,早上7-8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以助于气血的恢复。
3.外感风寒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特别是温度设置过低时,身体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导致阳气受损,寒气内生,从而引发怕冷的症状。患者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
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败毒散、正柴胡饮颗粒等中成药,以发散风寒,缓解症状。风寒感冒颗粒需要用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荆防败毒散开水冲服,一次15g(1袋),一日3次。正柴胡饮颗粒,开水冲服,一次3g(1袋),一日3次。另外,也可以将生姜切成薄片后用开水冲泡,或者将生姜末放入开水中煮沸后饮用。生姜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具有驱寒解表的作用。建议在早晨空腹或饭后一小时饮用。平时在空调房间内适当增添衣物,避免直接吹空调风,保持身体温暖。
4.体内湿气重
湿气重是指体内湿邪过多,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阳气被遏制,无法充分发挥其温煦作用。在空调环境下,湿气更容易凝聚在体内,加重怕冷的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身体困重、四肢酸痛、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如六君子丸、藿香正气水、健脾丸等,以去除体内湿气。六君子丸口服给药,一次9g(1袋),一日2次。藿香正气水口服用药,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健脾丸口服给药,一次9g(1丸),一日2次。饮食上可以适当多食用薏米、红豆、冬瓜等具有利湿作用的食物。另外,每周还可以进行3-4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如跑步、游泳等,以促进排汗,减少体内湿气。
5.气血循环不畅
气血循环不畅是指气血在体内的流动受到阻碍,无法顺畅地到达身体各个部位,这可能是由于气滞血瘀、经络阻塞等多种原因造成。当气血循环不畅时,身体各部位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导致体温下降,使人感到怕冷,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皮肤暗淡无光泽等症状。
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循环不畅,可以遵医嘱选择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木香顺气丸等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从而改善气血循环不畅的症状。
人参养荣丸口服给药,如果为大蜜丸,一次9g(1丸),一日1~2次;水蜜丸,一次6g(60丸),一日1~2次;小蜜丸,一次9g(45丸),一日1-2次。十全大补丸,如果是大蜜丸,一次9g(1丸),一日2-3次;小蜜丸:一次9g(45丸),一日2-3次;水蜜丸:一次6g(30丸),一日2-3次;浓缩丸:一次8-10丸,一日3次。木香顺气丸,建议空腹用温开水送服,一次6-9g,一日2-3次。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山楂、西红柿、海参、鸡蛋、大枣等。另外,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和紧张焦虑,有助于气血的顺畅运行。平时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经过以上方式调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不用过于担心。需要注意,具体用药方法应结合患者个人体质遵医嘱或者说明书进行,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