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幼儿反复发热可能和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手足口病等有关,可根据相关原因采取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等。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时,因为炎症反应刺激,幼儿可能会出现咳嗽、发热、气促等症状。
这时需要注意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同时适当开窗通风,避免幼儿接触化学物质、烟雾、粉尘等而形成呼吸道刺激。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通过温水擦拭、降低环境温度、使用退热贴等方法降低体温。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感染有关,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克洛等药物,可以达到抗感染目的,缩短病程。
2、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发展相对严重时,由于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下丘脑,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会引起发热。
此时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多饮水,进行营养支持等,有利于身体康复。发热在38.5℃以上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能够达到退热作用。支气管炎和细菌感染有关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克肟等药物,能够达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形成的传染病,因为肠道病毒形成病毒血症,可能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幼儿容易出现发热情况。
此时应当注意多休息,同时需要保持隔离处理,防止病情传播。通过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物理方法,能够达到降温目的。如果发热在38.5℃以上,应当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达到退热目的。幼儿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时,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等药物,能够达到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