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危及母儿生命的妊娠期特有疾病。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异常、孕妇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迅速堆积,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孕妇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且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肾功能衰竭则可引起少尿、无尿、水肿等表现。
一旦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这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同时,需进行保肝、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对于病情危重者,可能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护和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孕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胎儿也面临着较高的围生期死亡率和不良结局风险。然而,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孕妇的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胎儿的预后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