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会脱臼,专业术语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其主要原因包括:
1.急性损伤:
外力撞击:下颌骨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跌倒等,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咬硬物:过度咀嚼硬物或咬合力过大,可能使颞下颌关节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承受范围,从而引起脱位。
2.慢性劳损:
长期磨牙:长期磨牙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过度磨损,增加脱位的风险。
张口过大:频繁地打哈欠、大笑或长时间张口,使颞下颌关节处于过度伸展的状态,容易导致脱位。
3.疾病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侵犯颞下颌关节,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容易发生脱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累及颞下颌关节,引起炎症和脱位。
4.医源性因素:
不恰当的口腔治疗:某些口腔治疗操作,如拔牙、颞下颌关节内注射等,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其他治疗:头部或颈部的放疗、某些药物治疗等也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的稳定性,增加脱位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颞下颌关节脱位后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将下颌骨恢复到正常位置。在复位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张口:避免大笑、打哈欠时张口过大,避免咬硬物,以免再次脱位。
2.限制下颌运动:在复位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下颌的运动,如避免咀嚼、说话过多等。
3.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
4.治疗原发病:如果颞下颌关节脱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脱位的复发风险。
对于容易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应更加注意保护颞下颌关节,避免过度使用或受伤。如果出现下巴脱位的症状,如张口困难、疼痛、咬合异常等,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