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常见的十大心理疾病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适应障碍、社交恐惧症、边缘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1.抑郁症
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缺乏等,伴随自卑、自罪、失眠、对生活无信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有自残、自杀等行为。
2.焦虑症
焦虑症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表现为无明确对象的恐慌不安、过分担心,常伴有多汗、眩晕等植物神经症状;惊恐障碍则表现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恐慌、心慌、呼吸困难等。
3.强迫症
强迫症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患者会反复出现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并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由此感到焦虑和痛苦。
4.恐惧症
恐惧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问题,影响认知和社交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情感淡漠等症状。
6.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由于明显的生活变化或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轻度烦恼和情绪失调,表现为烦恼、不安、胆小、害怕等,伴随震颤、心慌等躯体症状。
7.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与外界的人和事物接触,与陌生人交流沟通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害怕。
8.边缘人格障碍
边缘人格障碍表现为情感不稳定、自我认同困惑、人际关系问题和冲动行为。患者可能经历剧烈的情绪波动,并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
9.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抑郁和情绪高涨,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感到极度低落,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又感到极度兴奋和自信。
10.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持续的回忆、噩梦、情绪波动和避开刺激物的倾向,患者可能反复重现创伤事件的记忆,并出现回避、警觉性增高等症状。
这些心理疾病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