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治疗措施包括抗菌治疗、补液治疗、饮食调节、肠道功能恢复、病情监测等。
1.抗菌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医生会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比如大肠杆菌感染,常用庆大霉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沙门氏菌感染,可遵医嘱选用阿莫西林等。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及肠道菌群失调。
2.补液治疗
腹泻易导致小儿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时补液至关重要。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冲调后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中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补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饮食调节
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给予米汤、稀粥、面条等,暂停添加新的辅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待病情好转,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肠道功能恢复
可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还可搭配蒙脱石散,它能吸附肠道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黏膜,减轻腹泻症状。
5.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等。若体温持续不退、精神萎靡、腹泻加重、出现脓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