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运动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钙素类药物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可缓解骨痛;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可选择性作用于雌激素受体,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可促进肠道钙吸收,增加骨密度。但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2.营养支持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1200毫克钙,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6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蛋白质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3.运动治疗
负重运动如步行、跑步、举重等,可增加骨密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可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预防骨折。
4.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骨密度,增加骨折风险;减少咖啡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折风险;避免过度节食,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骨骼健康;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