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
1.情志失调
过度的喜悦、愤怒、悲伤、思虑等情绪,均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从而引起失眠。例如,过度喜悦可导致心气涣散,心血不足,从而引起失眠;过度愤怒可导致肝气郁结,肝火扰心,从而引起失眠;过度悲伤可导致肺气不足,心血暗耗,从而引起失眠;过度思虑可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心血不足,从而引起失眠。
2.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油腻、甘甜等食物,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热内扰,从而引起失眠。例如,过食辛辣可导致胃火旺盛,上扰心神,从而引起失眠;过食油腻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浊内生,上扰心神,从而引起失眠;过食甘甜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上扰心神,从而引起失眠。
3.劳逸失调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失眠。例如,过度劳累可导致脾气虚弱,心血不足,从而引起失眠;过度安逸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失眠。
4.病后体虚
各种急慢性疾病之后,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从而引起失眠。例如,热病之后,可导致余热未尽,扰乱心神,从而引起失眠;肺病之后,可导致肺气虚,心血不足,从而引起失眠;肾病之后,可导致肾阴虚,心火亢盛,从而引起失眠;脾胃病之后,可导致脾气虚弱,心血不足,从而引起失眠。
在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调理情志、调整饮食、劳逸适度、调理脏腑等方法。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适当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