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是否感染狂犬病毒的方法有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脑脊液检查等。
1.症状观察
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前驱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兴奋期则表现为恐水、怕风、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增高等;麻痹期患者逐渐趋于安静,出现肢体软弱、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如果被动物咬伤后出现类似症状,应高度怀疑狂犬病。
2.病原学检测
从患者的唾液、脑脊液、脑组织等样本中提取病毒,进行细胞培养,观察是否有病毒增殖,这是确诊狂犬病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且需要专业的实验室条件。
3.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狂犬病毒抗体,对于未接种过狂犬疫苗的患者,如果血清中出现狂犬病毒抗体,则高度怀疑感染狂犬病。但需要注意的是,抗体检测在狂犬病早期可能呈阴性,因此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4.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其中的细胞数、蛋白质、糖和氯化物等指标。狂犬病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可能稍增高,蛋白质轻度增高,细胞数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