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抗过敏药主要分为抗组胺药、钙剂、免疫抑制剂等,使用时需遵医嘱,注意不良反应,特殊人群需谨慎。
1.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具有止痒、抗过敏作用,但可能会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
2.钙剂
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常用的钙剂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
3.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难治性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等。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多,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抗过敏药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