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血丝、脓液、黏液可能是肠炎、细菌性痢疾、肠息肉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如下:
1、肠炎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会引起肠炎,使肠道黏液充血,微小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大便有血丝。且此时小肠的吸收能力减弱,可导致大便含水量增加,从而会出现大便伴有脓液、黏液的情况。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无需过分担忧。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可先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头痛、稀水样便等症状,随后可表现为大便有血丝、脓液、黏液等。多数患者经过合理、正规的治疗后,能够在1-2周内痊愈,因此患病以后不必过度紧张。
3、肠息肉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肠黏膜损伤,使肠黏膜损伤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黏膜表面隆起,形成肠息肉。排便时大便会对肠息肉造成刺激,造成肠息肉破溃出血,并且容易继发感染,进而会出现大便有血丝、脓液、黏液的现象。一般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可以将疾病治愈。但是术后可能会复发,因此建议定期复查。
除了上述原因,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大便有血丝、脓液、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