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功能性出血是一种由于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能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息肉等原因引起,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定义: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2.原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由于精神紧张、环境改变、气候骤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了大脑皮层对生殖激素的调节,导致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功血。
黄体功能不足:由于黄体发育不良或过早退化,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不能按时脱落,从而引起功血。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可能导致功血。息肉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血排出不畅,从而引起出血。
其他因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也可能导致功血。此外,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也可能引起不规则出血。
3.症状:功血的主要症状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此外,还可能伴有下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
4.诊断: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来诊断功血。其中,诊断性刮宫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子宫内膜的情况,排除其他病变。
5.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因等因素来选择。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达到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孕激素、雌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等。
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刮宫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6.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总之,子宫功能性出血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如果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