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理化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基因突变等,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一.病因
1.遗传因素先天遗传高危因素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例如,颅内残留的胚胎原始细胞及其异位生长,可能是胶质瘤形成的重要原因。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子率基因遗传突变等遗传性疾病,也可能成为其遗传易感因素。
2.理化因素电离辐射是已知的诱发因素之一,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其他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以及污染的空气等,也可能对胶质瘤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3.病毒感染在动物试验中发现,多种DNA或RNA病毒均可导致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
4.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系统失衡,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5.基因突变特定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过程,导致肿瘤的形成。
二.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以切除肿瘤、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放疗放疗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控制肿瘤生长,降低复发风险。
3.化疗化疗常用药物有替莫唑胺、洛莫司汀、长春新碱等,可进一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也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方法。注意,化疗药物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