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等都可以降血糖。
1.二甲双胍
这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特别是对于超重的患者较为适用。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来发挥降糖作用。二甲双胍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且对体重影响较小。
2.磺脲类药物
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不同的磺脲类药物作用特点有所不同,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中。
3.格列奈类药物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且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使用时需注意监测心功能。
6.DPP4抑制剂
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低血糖风险低,对体重影响小。
7.GLP1受体激动剂
能显著降低血糖,同时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额外益处。
8.胰岛素
适用于1型糖尿病以及多种2型糖尿病的情况,如口服药控制不佳、存在急性并发症等。胰岛素有多种类型和制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糖尿病类型、血糖水平、年龄、体重、合并疾病、药物过敏史等综合考虑,且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基础。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降糖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