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确诊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健康。因此,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那么,高血压的确诊标准是什么呢?
高血压的确诊标准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需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发作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发作过后血压可降至正常,需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
年轻人或儿童高血压,同时有满月脸、水牛背、毛发增多、血糖升高等,需考虑库欣综合征可能;
高血压患者近期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伴头痛,需排除脑血管疾病,完善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条件者可行肾上腺CT检查,以排除脑垂体瘤、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
双上肢血压不对称,或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需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可能;
原因不明的贫血、血尿、蛋白尿,需排除肾实质性高血压;
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
此外,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测量血压,以排除偶然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同时,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以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并了解有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确诊高血压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总之,高血压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血压水平、测量方法、伴随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