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全身表现以及皮肤、黏膜、眼部、肝胆等肠外表现。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无特效预防方法,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40岁人群,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别。
症状:
消化系统表现:腹泻是UC最主要的症状,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者,除可有腹泻与黏液脓血外,可无其他症状。
全身表现: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有并发症或急性爆发型。此外,尚有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全身表现。
肠外表现:部分UC患者可有皮肤、黏膜、眼部、肝胆等肠外表现。
治疗:
一般治疗:强调饮食和营养,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者可输血。重症患者或暴发型患者应住院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者可输血,病情严重者应禁食,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依赖的患者,或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的患者。此外,还可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持续恶化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并发症,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肠段。
预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漫长,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在UC基础上并发结肠癌。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
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方法。但通过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出现疑似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