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经口和医源性传播,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以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与患者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接触,可引起感染。
2.飞沫传播: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咳嗽等)中含有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在同一教室上课等。
3.经口传播: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手等经口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毛巾等。
4.医源性传播: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造成医源性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样,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上学或参加集体活动,以免传染他人。同时,家长也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