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下面是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相关信息:
1.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2.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通常会在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皮疹和疱疹,这些皮疹和疱疹通常会在一周左右自行消退,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等。
3.手足口病的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4.手足口病的治疗:手足口病通常可以在家中进行护理和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退烧药、口腔止痛药等缓解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手足口病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以免感染。同时,患者的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是通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注意个人卫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