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可预防手足口病,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共需接种2针,间隔1个月。接种前需了解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告知医生儿童健康状况,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注意接种部位护理。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什么时候打?有哪些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和臀部皮疹等,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手足口病疫苗是非常有必要打的。
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的儿童,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一般不会引起重症或死亡,但仍可能传播病毒,因此也可以考虑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需要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具体接种时间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安排。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前,家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了解疫苗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如果儿童有以下情况,不宜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慎用。
2.告知医生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接种前,家长应告知医生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是否有过敏史等。
3.接种后观察30分钟:接种后,儿童需要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以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4.注意接种部位的护理:接种后,家长应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总之,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同时,家长还应注意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