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无治愈方法,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艾滋病潜伏期平均7~10年,具有传染性,过后会进入艾滋病期,需积极治疗。预防艾滋病需避免高危行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但一旦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就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艾滋病的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HIV感染后,人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用目前的检测方法检测不到HIV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周~3个月,少数人可长达6个月。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感染,可以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到发展为艾滋病,这一段时间称为艾滋病潜伏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数月,长达15年,平均7~10年。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外表上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给他人。艾滋病潜伏期过后,会进入艾滋病期,出现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这时的病情就比较严重了,需要积极治疗。
目前,艾滋病还没有被治愈的方法,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HI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抗病毒治疗需要终身服用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否则容易导致病毒耐药,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时检测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艾滋病的预防知识,避免高危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