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常见热型包括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和回归热,其热型可能不典型,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常见的热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疾病。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可达2℃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等疾病。
3.间歇热:体温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疾病。
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等疾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败血症的热型可能不典型,也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因此,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者等,应更加注意预防败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