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的中风针灸疗法为体针、头针、电针,主穴包括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配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针灸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以下是三种常见的中风针灸疗法:
1.体针: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公孙;便秘者,加气海、天枢、上巨虚。
操作:水沟用雀啄法,以醒脑开窍;内关、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以令上肢有抽动感;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患者有下肢抽动为佳。
2.头针:
主穴: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配穴: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相应的头皮刺激区。
操作:顶中线位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往后0.5寸处,从前向后平刺;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部侧面,从前上方向后下方斜刺;顶旁1线位于头部侧面,从膀胱经眉冲穴至胆经曲鬓穴的连线,平刺;顶旁2线位于顶旁1线外侧,与顶旁1线相距3寸,平刺。
3.电针:
主穴: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如上肢取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
配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操作:将电针仪的输出电极分别连接在主穴和配穴上,用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同时,针灸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中风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