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TACE、RFA、PEI等,还可联合多种治疗方法,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RFA)、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肝癌组织,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化疗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栓塞剂可以阻断肿瘤血管,减少肿瘤血供,从而“饿死”肿瘤。
2.射频消融术(RFA)
RFA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来烧死肿瘤组织。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电极针插入肿瘤内,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RFA适用于较小的肝癌结节,对于单个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或多个肿瘤结节总数小于3个的患者效果较好。
3.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PEI是将无水乙醇直接注入肿瘤组织,使肿瘤细胞脱水、坏死。PEI适用于较小的肝癌结节,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效果较好。
除了上述介入治疗方法外,中晚期肝癌还可以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如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对于肝功能较差或不能耐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姑息治疗,如止痛、营养支持等,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虽然可以控制肿瘤生长,但并不能完全治愈肝癌。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同时,介入治疗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肝功能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和休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