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好发于春秋季,与肥胖、健壮的2岁以下儿童相关,三大典型症状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治疗方法有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预防关键是及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和便秘。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好发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下儿童,春秋季发病较多,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腹痛发作时,患儿会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随后,患儿可能会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由于肠套叠后,肠黏膜受到损伤引起的。在右上腹或脐周还可以摸到腊肠样、稍活动且有压痛的肿块,这是肠套叠的特征性表现。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病程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的方法。如果复位不成功,或病程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较差的患儿,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肠套叠的关键是及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和便秘。当孩子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