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二者病因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贫血不是低血压,低血压和贫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起病形式将低血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的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贫血则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贫血和低血压的病因也不同,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或失血等原因导致的;而低血压的病因则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药物、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因此,低血压和贫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简单地认为血压低于多少就是贫血。如果出现低血压或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