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区分主要考虑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轻重、细胞分化、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因素。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起病急缓: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慢性白血病起病相对缓慢。
2.病程长短:急性白血病病程短,进展迅速,慢性白血病病程长,病情多迁延不愈。
3.症状轻重:急性白血病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贫血、出血等明显症状,慢性白血病症状相对较轻,多为乏力、低热、盗汗等。
4.细胞分化: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细胞,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多为成熟细胞。
5.治疗反应:急性白血病对化疗敏感,缓解率高,但易复发;慢性白血病对化疗反应较差,缓解后易复发,但病程相对较长。
6.预后:急性白血病预后较差,慢性白血病预后相对较好,但部分慢性白血病也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综上所述,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轻重、细胞分化、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对于疑似白血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