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的原因是月经时子宫内膜分泌大量前列腺素,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血管挛缩,子宫缺血、乏氧;而继发性痛经则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引起,或由生殖道畸形、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导致。痛经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缓解,严重或异常时需及时就医。
来月经时子宫疼,医学上称为痛经,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原发性痛经: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分泌大量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
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并无发生器质性病变。
2.继发性痛经:
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会导致子宫肌层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局部出现剧烈收缩,从而引起痛经。
此外,生殖道畸形、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也可能导致痛经。
对于痛经,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缓解:
1.生活方式调整:
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饮食均衡,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
2.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缓解疼痛。
口服避孕药,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痛经患者。
3.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如艾灸、针灸等,可能有一定疗效。
对于严重痛经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痛经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果痛经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青春期少女或有性生活的女性,出现痛经时应排除怀孕相关疾病。
总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缓解的。但如果痛经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