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是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还有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其使用方法有煎服、捣汁服等,使用禁忌是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副作用尚不明确,在识别时需要注意其根、茎、叶、花的特征。
苦碟子,原名抱茎苦荬菜,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碟子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镇痛、镇静、催眠、抗肿瘤等作用。
苦碟子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煎服、捣汁服、研末服或外用。一般用量为9~15g,外用适量。苦碟子的使用禁忌也有很多,如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苦碟子的副作用尚不明确,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苦碟子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识别苦碟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苦碟子的根呈圆锥形,有多数侧根,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茎直立,有细条纹,上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基生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疏锯齿或不规则羽裂,茎生叶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瘦果狭披针形,冠毛白色。
总之,苦碟子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禁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