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肝火的中药有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车前草、决明子,它们的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疏肝利胆等,可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症状。但孕妇、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中药过敏者、过敏体质者及与藜芦同用者禁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医认为,肝火旺盛是由于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嗜食肥甘油腻等原因引起的。去肝火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柴胡:性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保肝、降血脂等作用。
2.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镇静、保肝、利胆、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3.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炎、镇痛、镇静、降体温、降血压、利胆、止血、抗氧化等作用。
4.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草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寄生虫等作用。
5.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车前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6.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保肝、明目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去肝火的中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以下是一些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去肝火的中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去肝火的中药不宜与藜芦同用。
4.服用去肝火的中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5.服用去肝火的中药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6.服用去肝火的中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去肝火的中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使用时应注意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肝火旺盛的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