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包括腹胀及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消瘦乏力、低血压等,部分患者还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多发生于体型消瘦、腹壁松弛者。胃下垂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尤以饭后明显,常伴有腹痛。腹痛可无规律,有时在进食后加重,有时在空腹时或夜间加重,常因进食过多、冷饮或天气变化而诱发。
2.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生,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胃下垂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食物潴留,胃扩张,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
3.便秘:由于胃下垂导致胃蠕动减慢,排空延迟,使食物在胃内潴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导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
4.消瘦、乏力:由于长期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营养不良等症状。
5.低血压:胃下垂严重时,可因肠系膜和大网膜受到牵拉,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壅滞,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低血压。
6.其他:部分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焦虑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胃下垂的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体型消瘦、腹壁松弛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钡餐造影、胃镜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胃下垂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
2.体位:饭后应避免立即剧烈运动或劳动,应卧位或半卧位休息30分钟以上。
3.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张力,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4.治疗:胃下垂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以促进胃排空;也可使用补中益气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总之,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虽然症状较轻时对生活影响不大,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胃下垂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