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等有关,早期诊断主要依赖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
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其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小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肝炎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是导致小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硬化: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等,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炎症坏死,进而诱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其他因素:长期酗酒、吸烟、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小肝癌的发生有关。
小肝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肝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于AFP升高或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小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患者的肝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早期小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较低。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微创治疗方法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小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