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多次感染,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轻,传播途径主要为密切接触、飞沫和消化道,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后一般不会发病但可传播病毒。预防手足口病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如有患者需隔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得过手足口病后,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肠道病毒而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感染后一般不会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儿童。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相对较轻,因此容易被忽视。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可能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以及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密切接触: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粪便等,或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奶嘴等物品而传播。
2.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3.消化道传播: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再次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前、进食前、便后等。
2.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如避免拥抱、亲吻等。
3.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漱口。
4.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消毒。
5.儿童玩具和用品应定期清洗消毒。
6.加强儿童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7.如有手足口病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得过手足口病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加强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感染。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