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后出现腰酸,可能与骨折未愈合、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有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休息:佩戴腰围,多卧床休息,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和劳累。
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替扎尼定等)等缓解疼痛。也可以使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或中成药(如腰痛宁胶囊、舒筋活血片等)。
物理治疗:可以进行热敷、按摩、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小燕飞等,增强腰背肌力量,减少腰部不适。
手术治疗:如果腰酸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凉。如果腰酸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等腰椎骨折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同时,要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提高腰部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基于互联网诊疗信息推断及辅助疾病分析,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直接依据。如出现相关症状或不适,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