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评估-准备-核对-协助-插入肛管-控制速度-观察记录-拔出肛管-协助患者-清理用物。
小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如下: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以及肛门周围皮肤情况等。
2.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备灌肠筒、肛管、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水温计、弯盘等。
3.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4.协助患者: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将橡胶布和治疗巾垫于臀下。
5.插入肛管: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高于肛门40-60cm,肛管前端涂上润滑剂,排尽管内气体,用止血钳夹紧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松开止血钳。
6.控制速度: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观察患者反应,如患者有便意,可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
7.观察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灌肠的时间、溶液的名称、剂量、灌入量以及患者的反应等。
8.拔出肛管:待溶液全部灌入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擦净肛门。
9.协助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患者尽量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
10.清理用物: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灌肠的结果。
在进行小量不保留灌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灌肠前应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灌肠方法。
2.灌肠时应注意保暖,保护患者的隐私。
3.灌肠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灌肠后应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