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上人群及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大肠癌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以下是关于大肠癌筛查的一些建议:
1.筛查人群:建议45岁以上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此外,有大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病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提前进行筛查。
2.筛查方法:
粪便潜血试验: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来发现肠道出血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病变。
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影像学检查:如CT结肠成像、磁共振结肠成像等,可以帮助发现肠道内的肿块和其他异常。
3.筛查频率:
一般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可以延长筛查间隔时间。
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增加筛查频率。例如,有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筛查。
4.注意事项:
筛查前需告知医生个人病史和用药情况。
结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以确保检查效果。
筛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5.其他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肠道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肠道疾病。
总之,大肠癌筛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应尤其重视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