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怎么回事

邵剑萍 2025-07-16 05:15:26 2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dB提示可能存在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能由年龄、噪音、遗传、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需就医检查,采取避免噪音、健康生活、控制疾病、药物管理、听力康复等措施。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dB提示可能存在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可能会逐渐下降,这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

噪音暴露: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建筑工地、音乐会等,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可能导致听力问题。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能影响耳部血液循环,导致听力下降。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对听力产生损害。

建议:

就医检查:及时就诊于耳鼻喉科,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测试等检查。

避免噪音暴露:尽量减少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控制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药物管理:在使用药物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听力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听力康复: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助听器或进行其他听力康复治疗。

总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dB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需要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听力并避免进一步的听力损伤。同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早期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

点赞
相关资源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怎么回事? 2025-07-16

经过纯音听阈测听和声导抗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分贝,是双耳的中重度耳聋,属于神经性耳聋,正常的听力范围在25分贝以下,双耳听阈高于25分贝就是耳聋,也就是听力损失。26~40分贝为轻度聋,41~55分贝为中度聋,56~70分贝为中重度聋,71~90分贝为重度聋,听力损失大于91分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值是多少? 2025-07-16

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值一般在25分贝以下、轻度耳聋是26-40分贝,中度耳聋是41-55分贝,中重度聋6–70分贝,重度聋是71-90分贝,极重度聋是大于90分贝。听力障碍可经过服用药物或手术或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进行治疗。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正常吗? 2025-07-16

按照国际惯例25分贝以内被认为正常听力,26到40是轻度听损,41到60是中度听损,61到80是重度听损,80以上为极重度听损,一旦发现异常,请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耳习惯,减少工作压力,注意平时的饮食清淡。双耳高频听阈为50,高频存在中度听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怎么回事? 2025-07-16

经过纯音听阈测听和声导抗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65分贝,是双耳的中重度耳聋,属于神经性耳聋,正常的听力范围在25分贝以下,双耳听阈高于25分贝就是耳聋,也就是听力损失。26~40分贝为轻度聋,41~55分贝为中度聋,56~70分贝为中重度聋,71~90分贝为重度聋,听力损失大于91分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值是多少? 2025-07-16

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值一般在25分贝以下、轻度耳聋是26-40分贝,中度耳聋是41-55分贝,中重度聋6–70分贝,重度聋是71-90分贝,极重度聋是大于90分贝。听力障碍可经过服用药物或手术或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进行治疗。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正常吗? 2025-07-16

  按照国际惯例25分贝以内被认为正常听力,26到40是轻度听损,41到60是中度听损,61到80是重度听损,80以上为极重度听损,一旦发现异常,请及时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耳习惯,减少工作压力,注意平时的饮食清淡。双耳高频听阈为50,高频存在中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值是多少? 2025-07-16

  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正常值一般在25分贝以下、轻度耳聋是26-40分贝,中度耳聋是41-55分贝,中重度聋6–70分贝,重度聋是71-90分贝,极重度聋是大于90分贝。听力障碍可经过服用药物或手术或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进行治疗。


双耳高频听阈提高是何意? 2025-07-16

  高频听阈提高用通俗的话就是说高频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会有耳鸣,嘈杂环境中对语音分辨不清,不一定会有自觉安静环境和人交流困难。平均值一般情况下是20分贝的,造成下降的原因复杂,诱因很多,可行内耳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听神经瘤可能,建议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