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后胳膊有硬块并瘙痒,通常会在1~3天内自行消退,可采取冷敷、热敷等方法缓解,若硬块持续不消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打完乙肝疫苗后胳膊有硬块并伴有瘙痒,是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这种现象会在1~3天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硬块持续不消、逐渐增大或出现了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疫苗中的成分刺激了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二是接种时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局部淤血。
以下是一些可以缓解不适的方法:
1.观察:接种后1~3天内应密切观察硬块的大小、颜色、温度等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2.冷敷:如果硬块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3.热敷:如果硬块在接种24小时后出现,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硬块的吸收。
4.避免搔抓:接种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引起感染。
5.清淡饮食:接种疫苗后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局部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硬块较大、伴有明显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或者在接种后3天内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应及时就医。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可能较高,应在接种前咨询医生,了解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