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表现因HIV感染时期不同而异,包括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异型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能单独依据血常规结果确诊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常规表现有所不同。
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偶尔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患者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检测到HIV以及HIV相关的抗原和抗体。血常规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或)肿瘤。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其他异常,如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只是艾滋病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不能单独依据血常规结果确诊艾滋病。如果有高危行为或怀疑感染HIV,应及时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HIV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艾滋病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他人。家庭成员应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