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不同时期的症状有所不同。
一.前驱期
1.低热、乏力患者常出现全身不适,如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同时伴有乏力、头痛、恶心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2.伤口异常被咬伤的部位可能会有疼痛、瘙痒、麻木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因为病毒在局部肌肉组织中复制后,沿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刺激了局部神经所致。
3.对声、光敏感部分患者开始对声、光等刺激较为敏感,轻微的声音或光线变化可能会引起烦躁不安。
二.兴奋期
1.高度兴奋患者表现出极度的兴奋状态,烦躁不安、惊恐万分,对周围环境的刺激非常敏感,常因轻微的刺激(如微风、脚步声等)而引发全身肌肉痉挛。
2.恐水、怕风患者不敢喝水,即使口渴也不敢饮水,闻及水声、看见水或仅仅提到水,都会引发咽喉部肌肉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同时,患者也对风敏感,微风拂面也可能引起痉挛发作。
3.咽肌痉挛由于咽喉部肌肉痉挛,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常表现为流口水。说话也会变得困难,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音。
4.发热患者的体温可升高至38℃-40℃,同时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三.麻痹期
1.肌肉松弛痉挛发作停止,患者逐渐进入安静状态,肌肉由痉挛转为松弛,肢体软弱无力,开始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瘫痪较为常见。
2.呼吸循环衰竭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呼吸逐渐变浅、变慢,不规则,最终呼吸停止。同时,心脏功能也逐渐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直至心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