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小孩子肠套叠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
生后4-10个月,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
添加的辅食种类与发病有一定关系。如米糊、水果泥等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量增加,稀释了肠液,肠蠕动因而增加;较大婴儿的肠套叠与食物过敏有关,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也可能是过敏因素之一。
2.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等均可导致肠痉挛,蠕动功能节律紊乱而致肠套叠。
3.解剖因素
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易发生肠套叠。
儿童的肠系膜较长且活动度也大,与回盲部游动性大,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重要因素。
4.病毒感染
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可能与小儿肠套叠有关。
5.遗传因素
某些肠套叠患者可有家族发病史。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急腹症,1岁以内婴儿尤其多见,尤其以4-10个月婴儿最多见,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如果您的孩子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